山东高考从2007年单独命题到2016年使用全国卷,命题的形式和命题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7年高考有把选修3—5作为必考内容进行命题,如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命题,为高考又增添了一缕神秘的色彩,面对物理命题的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对于现在的高三教师及从未接触全国卷的高二物理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挑战,面对2018年的高考,高二物理教师高考备考准备又何去何从?
一、深刻领会高考考察对能力的要求:
高考重点考查学生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 理解能力 (1)理解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 )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3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1)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 )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1)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2)能够把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够独立完成表 1、表 2 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3) 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全国卷与山东卷对比
(1)考察的形式略有不同:
1、全国卷采用8个选择、2个实验、2个大题、1个选修(3选1的选修模式),比山东卷多了一个选择题。
2、分值变化:选择题多了6分,选修多了3分;实验题减少3分,第一个计算题减少6分。
(2)考察的内容略有不同:
山东高考的选择题共7个,几年来考察的内容变化不大,以2015年为例,涵盖7的方面的知识点,有:物体的平衡、运动学公式(平抛)、天体的运动、静电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的产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每年的考题的内容几乎不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为人们猜题押题提供了有利一个平台。计算题是一力一电,力学题难度不大,重点考察牛顿定律、能量及运动学的知识。电学计算题9年来一直考査电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考查的难点是分析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全国卷,出题比较灵活,不好找规律。以2016年为例,选择题包括8个知识点,有:物体的平衡、
图像、曲线运动(类平抛)、天体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容器的电容、质谱仪的原理、变压器。以2015年为例,选择题包括8个知识点,有: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天体的运动、动能定理、静电场、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圆盘实验)、变压器。以2014年为例,选择题包括8个知识点,有:牛顿定律、圆周运动(向心力)、天体的运动、静电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电磁感应、安培力、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全国卷中第一个计算题中等难度,2016年是电磁感应与物体的平衡学结合、2015年是安培力与力学结合、2014年是运动学与牛顿定律结合。第二个计算题难度几较大,2016年涉及到运动学、牛顿定律、机械能。2015年是运动学、牛顿定律结合、2014年考査的知识点有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势能、动能定理、类平抛。
(3)考试规律不同:
考试规律:山东卷,考点比较固定有规律可循,练好固定的几个知识点就能考出好成绩。全国卷,出题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知识考点,找不到固定的命题规律,考点中的I级要求和II级要求都在命题的范围之内。面对全国卷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只有对照考点全面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知识点考点,对于主干知识或考纲中的II级要求要加强训练。再者全国卷总体来说要难于山东卷,数学推理和数学计算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对于习惯山东卷的高三老师又是一个挑战。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对选修3-5的预测
物理选修3-5的内容主要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这意味着所有参加全国卷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学习选修3-5的内容。
(1)、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的意义。
选修3-5中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三把金钥匙:力的观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能量观点(包括功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动量观点(包括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高考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选修3-5中的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20世纪后近代物理的重要内容,量子理论把人们引入了微观世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量子论,光谱,核物理已经渗透到了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高考将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按照教材体系,比较系统的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2)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命题可能的变化。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后,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可能出现如下变化:
1、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
2、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在计算题中渗透选修3-5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也可以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也有的专家预计,高考物理必考部分试题的结构、内容、形式都将发生变化,甚至题目数量、分值分配都可能改变。必考部分的大题中,以往考查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的计算题,可能代之以动量、能量、牛顿定律的“大综合题”,必考部分的实验题也可能出现动量的内容。
但无论如何调整,为了平稳过渡,作为考纲调整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应该是必考题中增加含有选修3-5的内容元素,总体难度将会保持不变。
四、注重考纲的变化。
我们现在各地各学科用的教材并不完全统一,有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不管学的哪个版本高考的命题是一样的,高考出题依据是考试大纲,教师一定细心研读全国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对于物理来说,2016年的考纲中共有28个II考点,期中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和理想变压器这两个考点,由2015年的I级要求变为2016年的II级要求。在2016年的高考中第16题就出现了变压器的考试题,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试题如下
2016年的考纲和2015年相比有一个知识点难度降低了,那就是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结果在2016年的考题中就没有一个与电动势和内阻相对应的考点。由此我们深知,考纲中难度降低的高考中几乎不考,增加的I级考点老师们要注意复习,但是高考中不一定出题,由I级考点变为II级考点的高考题中则一定会出现相对应的知识点。所以教师们平常教学中不但要熟悉考纲中的要求,更要清楚考纲中的变化的部分,尤其是考纲变化中难度加深II级考点,一定要分析题型、加强训练,增加考点训练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五、备考建议:
1、调整复习计划和进度。3-5变成必考题,对物理这门课影响最大,备考时间与原定计划有了很大的冲突,要及时调整备考计划和进度。老师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3-5这本书讲清楚讲明白,从历年的高考选修模块中可以看出高考对于3-5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原子物理学和动量定理的应用上。建议复习完机械能后立刻学习动量。高考试题逐步在降低难度,因此不要做太难的题,重点放在这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上。
2、注重知识融合。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在系统复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要将选修3-5的知识点与必修和选修3-1、3-2的知识点融合。2001年高考中,曾经以太阳切入,将核聚变核能计算与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融合命题;2016年高考全国卷两个计算题覆盖了近10个II级考点。
3、加强能力培养。在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中,“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对学生要求很高,但只是在计算题中加以体现。大部分试题主要考核“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狠抓基础,做好基础题、中等题,摈弃偏、难、怪题。如计算题的最后一问我们的学生可以放弃。
六、对特长生的备考建议:
我们二中的特长生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耀眼的闪光点,在一段时间内是我们高考的一个支撑点,也是素质教育在我市全面推广的一个典范。但是特长生尤其是美术生,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往往比较薄弱,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完整系统的进行三伦次的复习,实际上一轮复习都不能完整。建议教师对照考纲、尤其是考纲中的II级考点因材施教,做到一下几点:
(1)教师做高考试题。熟练做完近5年来的全国I卷、II卷和III卷上的高考试题及海南省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因为命海南试题的和命全国卷的人员都是相同的人员,只有在做完高考试题后,你才能悟到高考考什么、怎样考?,通过做题才能领会各个知识点的试题难度及考查的方式,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考虑到学生基础,无须面面俱到,不能盲目拔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基础,所讲的内容学生能够完全接受,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清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追求知识的面面俱到。由于特长生的复习文化课的时间有限,特长生不能像文化课班那样进行三个伦次的复习,因此考虑到哪个知识点能得分就讲哪一个知识点。但讲一个题一定把学生将会,不求越多越好,但求讲一会一。复习的内容重点放在选择题、第一个实验、第一个计算题上。同时要做好学生的落实,让学生做适当难度的练习,把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千万不能跟随普通文化课班的教学,加大所练习题的难度,盲目拔高。
(3)注重选修知识的复习。选修知识高考中相对难度较低,是学生的一个得分点。3—5纳入必考内容后,高考就由原来的3选一变成现在的2选一,我们选的是3—3。选修试题有选择题和计算题两部分组成,对于5分的选择题,学生能得到部分分或满分。对于计算题学生也能得到部分分,2016年的考题中选择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得到部分数。计算题学生学生只要分析过程,写出基本方程也能得到相当一部分分数。所以建议特长班的教师一定注意选修知识的复习,漏掉哪一个知识点也不能漏掉选修知识考点。如气体定律方程的应用,与其它知识联系不大,做适当的练习学生可以得到相当一部分分数。
(4)要教会学生学会考试。在平常的考试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明明会做但得不到分数,有些题学生连题目都看不懂但写出几个方程往往还能得到几数。特长生在做计算题时,认为自己能全部做出来的书写一大片,做不出最后结果的常常空白一片。其实再难的计算题学生也能写出几个基本公式,如看见力学的计算题写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写几个运动学的公式,学生总能得到几分;看到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写出几个电磁感应的公式,牛顿定律的公式也能得到几分;再如看见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以写出半径公式;总之只要看一看题目,学生就能写出几个公式,就能得到几分,再说即使公式写错了也不倒扣你的分数。为此每次考试后,都要把带着评分标准的计算题的答案印下来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多写几个方程就有可能多得到几分。让学生充满信心走进考场。
(5)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特长生通常文化课都不是太好,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考试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有的学生甚至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为此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告诉学生从第一次模拟考试到高考学生能普遍增加150分,甚至能增加200多分,前提是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看到只要拼搏就能到达希望的彼岸。
总之,作为教师应熟做近5年内的高考题,通过做高考题把握高考题的命题规律,大家共同研读考纲,研究考纲的变化,搞好学生的落实,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及时疏导,相信2017年的单县二中的高考一定会创造一个新的历史纪律,2018年单县二中的高考也会创造另一个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