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充分发挥考试大纲的育人与导向功能。
一.2017年高考考纲的变化
从政治学科来说,2017年高考大纲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又做了适当调整:2017年政治学科的“考试性质”、 “考试内容与范围”与2016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年度时事政治考查范围均与2016年保持一致。与2016年高考考纲相比,“考核目标与要求”作了适当调整,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变动:
1.语言描述更加精准,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较之前延续多年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语言描述,2017年大纲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不再使用列举性语言,而是进行专业化概括,比如将原来的“经 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律调整为“有关学科知识”;同时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将原来的“能够......”中的“能够”一律删除,尽量减少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能力要求。这都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加看重,将所学政治学科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考核目标与要求更加明确与具体,能力要求提高
考核目标与要求 | |||
能力要求 | 2016 | 2017 | 备考要求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 在备考中,对知识要做到精准理解,还要学会知识迁移,根据社会现象推导知识,知识目标明显拔高 |
描述和阐释事物 |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 从“简洁”进阶到“准确”,说明理论语言专业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防止学科语言生活化 |
论证和探究问题 |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 在复习备考中,一方面要整合学科知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结点,从某一方面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另一方面,生成试题答案时,准确找出材料间的内在逻辑和设问诸要素间的内在逻辑,融入政治学科知识,有效组织语言进行作答,防止出现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
二.全国新课标I卷五年考情分析
1.纵观五年全国高考,主观题呈现以下特点:
(1)经济与政治、文化与哲学组合考察稳定;
(2)材料呈现层次清晰、内容简洁,减少考生阅读材料的障碍;
(3)主观题设问指向明确,设计巧妙,角度多样;
(4)主观题大背景小切口意图明显,注重材料分析、注重答案生成.
2.分值分布
全国I卷各模块的分值分布 | ||||
年份 |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2007 | 30分(4+2) | 24分(3+1) | 16分(2+1) | 30分(3+2) |
上一篇: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对2018年物理高考的思考 下一篇:小教育,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