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副主任王政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和风细雨中国旗冉冉升起。这抹鲜红,即映照着革命先辈的初心,呼应着我校 “明德、精进、圆融” 的育人理念,更映照着我们每一位高中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在这庄重时刻,向全体同学提出三点要求,愿我们以细节践行初心,筑牢单县二中的文明根基。
一、以 “课堂言行” 践 “明德”,用敬畏涵养文明底色
作为省级文明校园,我校历来以 “德” 为先。“明德” 是我校育人的起点,而课堂正是我们涵养品德、敬畏知识的主阵地。这份“德”就藏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里:
每一次上课铃响,当老师走进教室,主动起身问好,用一声 “老师好” 传递尊重;
使用多媒体时,不随意调试非课程视频,珍惜学校为我们创造的优质学习条件,这是对资源的敬畏;
课堂讨论时,认真倾听他人观点,不随意打断、不轻视不同想法,这是对他人的敬畏;
自习课上,不做摆弄文具、传递纸条的 “小动作”,不违规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用专注守护课堂的宁静,这是对知识的敬畏。
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课堂,“明德”的种子便会生根,文明的底色便会愈发浓厚。
二、以 “课间言行” 求 “精进”,
“精进” 是我校学子的成长态度,课间十分钟虽短,既是我们放松身心、调剂校园生活的“调味剂”,更是精进自我、展现修养的契机。
走廊上不追逐打闹、不高声喧哗,遇到师长或同学时主动侧身让路,一句 “您先请”“小心点”,就能传递温暖;
遇见同学不慎摔倒,主动伸手搀扶;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及时交至班主任手中或年级组,这是责任的体现;
不扎堆讨论他人是非,不传播无关的八卦,不用嘲笑、挖苦的语言对待身边同学,守住言语的善意。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零食包装袋,看到走廊或操场的垃圾,弯腰捡起放入垃圾桶——这一弯腰,不仅清洁了校园,更彰显了对集体的责任感。
若发现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主动分享笔记、讲解难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自我精进。
“精进” 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藏在课间的每一次善意与求索里,让文明在点滴进步中愈发闪亮。
三、以 “公共言行” 促 “圆融”,
“圆融” 是我校校园氛围的生动写照,公共场合的言行,最能体现人与人、人与校园的和谐共处。
食堂就餐时,自觉排队不插队,用餐后主动清理餐桌、将餐盘送至回收处,按需购买不浪费,让 “光盘行动”成为习惯;
图书馆借阅书籍时,不涂抹、不损坏,按时归还,守护公共阅读资源;
参加集体活动时,遵守会场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乱扔垃圾,认真倾听不交头接耳,维护集体秩序;
在校内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翻越围墙、不隔墙购物,不打架斗殴、不沉迷网络游戏,用自律约束言行;
走出校园后,遇到师长、邻里主动问好,常用 “您好”“谢谢” 等礼貌用语,不傲慢、不冷漠,让单县二中的 “圆融” 氛围延伸到校园之外。
“圆融” 藏在每一次文明的公共言行里,我们当以和谐之心对待他人与校园,文明的根基便会愈发坚固。
同学们,“明德、精进、圆融” 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我们每一个单县二中学子的言行指南。此刻国旗仍在风中飘扬,她既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更期待着我们的蜕变。愿我们从今天起,以 “明德” 规范言行,以 “精进” 提升自我,以 “圆融” 温暖校园,让文明的种子在单县二中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让青春在 “博学、慎思、厚德、笃行” 的校训与 “明德、精进、圆融” 的理念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