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副书记王松峰国旗下讲话
敬爱的班主任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
校园,本应是充满阳光、书声琅琅与欢声笑语的地方,是我们汲取知识、茁壮成长、结交挚友的温暖家园。但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有超过30%的中学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这些数字背后,可能是某个同学课桌上被涂鸦的伤痕,是体育课后消失的校服外套,是社交软件里恶意拼接的表情包。其中个别案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程度令人发指,极大损害了当事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是阳光下的阴霾,是文明校园的毒瘤,消除校园欺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校园欺凌属于校园暴力一种。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这里讲的伤害,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物理伤害,也包括心灵方面的精神伤害。校园欺凌不仅发生在校内,也包括放学后在校外发生的同学间的欺负行为。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是群体欺负一人。
校园欺凌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身体欺凌。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二是语言欺凌。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三是社交欺凌。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四是网络欺凌。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预防“校园欺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 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 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一旦有刑事犯罪的案底,将影响你的一生,甚至下一代。
3. 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欺凌的发生,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国家相关部门已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坚决遏制漠视他人尊严与生命的行为。为此,我们学校也成立了070领导小组,由闫校长任组长,在一号楼1楼设立了070工作室和防欺凌举报信箱,在校门口、超市附近、楼道大厅处张贴了070举报、求助电话,一旦有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请同学们积极向老师举报、求助或拨打求助电话。
同学们,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坚决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预防校园欺凌,从你我做起。既不要做“旁观者”也不要做“受害者”,更不能做“欺凌者”。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与爱同行,拥抱善良,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
谢谢大家!